西安兵马俑在线10月21日讯 女孩奶茶店被打事件反转:莫要成为情绪的“奴隶”
近日,有媒体发布视频,称“女子疑因买单时被插队而出手打人”。视频中,打人者踢踹、掌掴、过肩摔、拿硬板和杯子猛砸女孩脑袋,评论中有一股这样的声音:“打得好”,“被打活该不守规矩,自以为是该被教训”,“你有决定霸道插队的自由,别人有决定该怎么教训欺负自己的人的自由”。但是仅时隔一天,事情就发生了反转。警方调查结果显示,不是插队,而是受害人结账时不小心擦碰到打人的女子而引发纠纷。目前打人女子因涉嫌寻衅滋事被处以行政拘留十五日的处罚。(10月19日《光明日报》)
此消息一出,不少网友纷纷表示同情被打女孩,认为打人者十五天的刑期“判的轻”。而近年来,正如“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”“网红Saya殴打孕妇”和“堂姐顶替上大学”等反转新闻层出不穷,正所谓“无反转,不新闻”。针对引发网络舆论高度关注的社会热点舆情事件,网民常常在信息初始曝光的时候,并未明确信息源的可靠性和准确性,仅靠“一面之词”,就先入为主的进行情绪化的评论。
正如此次事件中,打人视频率先曝光在微博和抖音上,曝光视频名为“女子疑因插队被暴打”,但对于网友来说,疑因两个字完全被忽略了,网友们都先入为主地认为女子因为插队而被打,在事件尚未调查清楚的情况下,多数网友认为被打女生活该,在社交媒体上打着正义的旗号声讨受害者。然而,警方调查清楚后,一批网友不堪“打脸”的事实,又把情绪的怒火转移到了打人者身上,在社交媒体上呼吁对打人者加大处罚力度。而对于网友来说,事实远没有那么重要,人们只是希望揪出这件事件的罪魁祸首,利用手中的键盘当作“武器”,在网络公共空间进行“审判”,借以发泄生活中的愤懑,满足自身的正义感。
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(p> 共2页: 上一页12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