放下几十年的恩怨,在中方斡旋下,沙特和伊朗“重归于好”,两国外长4月6日在北京来了一次面对面交谈。而据美媒爆料,在此之前中情局局长已经跟沙特高层见过面,进行了一番游说。不过,沙特并未因伯恩斯一番话改变主意,而是坚守“和解”,借此可看出中美3个不同。
据美媒报道,虽然沙特没听取伯恩斯的提议,但该有的接待规格还是有做到位的。不但安排情报部门官员跟伯恩斯谈反恐问题,该国领导人也亲自跟伯恩斯谈了一些话题。之所以没如伯恩斯的意,实在是因为美国处理地区事务时言行过于激进。
沙特跟伊朗确实存在不少矛盾,还隔空交了几次手。期间双方各有输赢,谈不上谁占便宜。这让两国明白,把资源消耗在有的没的事上毫无意义,不如一起搞发展,大家都能得利。于是,就有了沙伊在北京“和解”。
原本,这是一件好事。毕竟沙伊分别作为逊尼派和什叶派的“领头羊”,要是这两个国家都和和气气坐在一起,长期存在于战乱里的中东,有很大希望实现地区和平。只是,美国不会放任这样的事发生。
过去几十年,美国把伊朗视为中东地区“主要敌人”,发起了一轮接一轮的制裁,试图以此遏制、甚至是“抹杀”。起初有所效果,被孤立在西方市场外的伊朗,经济一度“凋零”,出现了守着石油却依旧过着穷日子等不符合经济规律的情况。
不过,这难不倒爱钻研的伊朗人。既然跟西方不是一路人,那就改换策略,跟东方拉好关系。基于此,伊朗把石油卖给印度、中国、日本和韩国,跟俄罗斯开展军事合作,处境得到有效改善。按说,照此下去,伊朗终会迎来社会大发展。可就在这时,美国人却跳出来搞事。
由于美国已将战略重心放到大国竞争上,直接出手对付伊朗已不太现实,便只好借盟友以色列、沙特等国之手。以色列跟伊朗的矛盾,几乎不可能调和。加上以色列本届政府极右倾向严重,所以美国不用担心以色列这边,转而把压力放在沙特身上。
沙特是一个主权国家,有自己的利益,不可能事事都跟美国站在同一立场。何况,沙美在石油减产、人权上问题突出,犯不着招惹伊朗,还是搞好关系要紧。但美国毕竟是全球实力首屈一指的国家,远非沙特能比,更不用说伊朗对沙方时刻“提防”。因此,既要避免美国施压,又要改善沙伊关系,最好的办法是找个国家从中斡旋。
这事说起来容易,做起来很难。一方面,美国势大,没有几个国家愿意接这种吃力不讨好的活。另一方面,伊朗被制裁多年,能够与其进行有效对话的国家不多。同时满足两个条件的,奉行“和平协商、平等交往”的中国算一个。好在,在中方的“调停”下,最后沙伊外长实现北京会晤。与此同时,通过这件事也可看出中美的不同。
首先,在地区局势上,中方强调稳定和平,美国盼着动乱。中国认为,只有中东局势维持稳定,该地区国家才会放下警惕,跟邻国“取长补短”,进而带动整个地区的发展。对于域外国家而言,中东不出事,国际油价和原油产量可避免出现太大波动,以保障本国能源供应和安全。美国不同,总怂恿该地区国家互相消耗实力,好让其浑水摸鱼。
其次,在解决争端时,中方主谈,美国主战。国家之间差异性很大,出现分歧正常不过,沙伊也好,俄乌也罢,都逃不过这个规律。但在解决问题过程中,中方觉得有诚意什么都能谈,犯不着动刀动枪,沙伊也这么认为。美国则寄希望于战争解决一切,所以被撇到一旁。
最后,对未来展望上,中方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合体,美国仍固守冷战思维。沙伊“和解”只是开始,要让中东实现长久和平,必须有第二个、第三个沙伊出现……。简单地说,即各国要认识到彼此的关系不是“非生即死”,而是相互依赖,并愿意付出努力予以维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