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报记者 谭伦 北京报道
自今年初国务院印发《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》,明确数字中国建设的“2522”整体框架后,中国的产业数字化进程再度受到关注。
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《全球数字经济白皮书(2022年)》显示,中国数字经济的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二,增加值约为7.1万亿美元。从全球范围来看,产业数字化仍是数字经济发展的主引擎,占数字经济比重高达85%。
但是,作为数字经济的压舱石,产业数字化的发展依然任重道远。公开数据显示,目前国内传统行业中数字化、智能化渗透率超过10%的只有电子行业,而汽车、石化、制药等行业的渗透率在5%~10%,建材等行业更低于5%。
在此背景下,国内数字化服务提供商也在积极探索新的应对之道。4月18日,京彩未来与华润数科、京东科技三方代表在深圳签署三方合作协议,宣布围绕当前困扰我国千行百业数字化存在的基础设施、落地方案和跨界融合等难题,加速打通在数字政府、智慧城市、智慧园区、智慧校园等领域的规划、建设、运营全链路。在实现合作共赢的同时,为破解中国数字经济的现有挑战提供可行思路。
产业数字化转型面临三大挑战
针对我国当前产业数字化存在的挑战,来自京彩未来、华润数科与京东科技的负责人,着重探讨了我国当前产业数字化发展存在的三大“病因”。
首先,是数字化基础参差不齐。在移动互联网时代,消费互联网已经取得了飞速发展,但与之相比,工业、教育、医疗、建筑等民生相关的实体行业,数字化节奏要缓慢一些。这些非“数字原生行业”,在向信息化、数字化迁移过程中,数据要素、数字底盘积累需要时间。相关负责人认为,这也决定了数字化转型不能“一刀切”,它应遵循不同行业的发展规律,在不同阶段匹配相应的数字化技术,方能实现稳步扎实的转型。
其次,是行业需求差异性、碎片化严重。众所周知,数字化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工具,尤其借助云化、平台化、软件化、SaaS化的方式,可以低成本、高效率的方式为用户带来助力。然而,在实际的数字化项目实践中,由于行业与场景的千差万别、项目之间用户之间的需求差异,数字化方案往往并不能实现对客户需求的准确覆盖,更难以在不同客户、不同项目之间实现高效复制。这也是产业互联网与消费互联网的本质区别之一。
此外,是数实的跨界壁垒。对于传统行业,当原有的市场进入“瓶颈期”,企业要寻求新的增长点, 就必须打造“第二曲线”。随着物联网、云计算、AI等技术向传统产业快速渗透,许多行业(包括市政管理、校园、建筑等)已受到数智启蒙,认识到数字化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,然而,如何使用新技术、如何革新传统模式,锻造基于数智之上的新型竞争力,企业还不具备相应的认知水平、规划操盘和落地能力。
三方协作求解“科技×产业”最大值
确诊了产业数字化转型的"病因",寻求破解的办法也就水到渠成。而进行生态协作,发挥各自在数字化产业链中的优势,是诸多从业者给出的答案。
京彩未来执行总裁唐畯表示,在数字技术不断发展的进程中,人类生存的物理空间一定会被映射到数字空间,千行百业一定在数字空间里能得到重塑,形成行业新的增长点。
数字化的基础设施包括云、AI、物联网、5G等,是数字化的技术层支撑;数字化落地方案是指面向不同行业客户、不同场景而形成的技术组合拳;跨界融合则更注重对行业本身和需求的洞察,是数字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。
回顾过去的产业数字化历程,不难发现,技术领域的基础设施、应用领域的解决方案,以及来自行业需求侧,每一环节都已经涌现出显著的提高,然而“单丝不成线,独木不成林”,将先进的数字化技术、成熟的数字化方案导入行业侧、用户侧,还需要产业链上下游凝聚力量,形成紧密生态,抱团行动,共推落地。
而此次上述几家公司互相达成合作,就是彼此之间合作共赢,实现优势互补的案例之一。
过去几年内,京彩未来在数字园区、智慧校园、智慧社区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数字化项目经验,京东科技深耕数智基本功,在云平台、AI、物联网标准化、数据安全、区块链、供应链技术等方面持续发力,华润数科则聚焦数字经济领域。
本次华润数科、京东科技、京彩未来三方签约建立数字化生态共同体,显然也意在瞄准数字化深化的大市场。